苏黎世列宁纪念碑前的遐思
日期:2023-08-11
点击:529
属于:文化园地
青少年时代看电影《列宁在十月》,那振聋发聩的台词:让资产阶级去发疯吧!我们只有一条出路,那就是胜利!还有另外一条出路,死亡。死亡不属于工人阶级!至今在脑海里萦绕。
上小学时,教室里悬挂着五大领袖像:马恩列斯毛,有列宁。
上中学时,讲台前方两侧有两条毛主席语录: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,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。
上大学时,政治课是马列六本书,学的是马克思的《共产党宣言》和列宁的《国家与革命》,还在书里歪歪扭扭地写了上千字的笔记。
列宁,是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,是共产党之父,引领革命潮流的伟大导师。
列宁十月革命成功,是与他留学瑞士以及在欧洲流亡十多年,接受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发展规律分不开的。
为人类求解放,列宁走出国门到国外取经的第一站是瑞士,那是1895年春,他25岁,到日内瓦求学,目的是学习马克思理论和西方哲学,与在瑞士的俄国马克思主义团体“劳动解放社”领导人普列汉诺夫和西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建立联系,为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创造条件。
半年后,他带着一脑袋新思想和新计划回到了圣彼得堡。回国后,列宁将活跃在圣彼得堡的几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团结起来,成立了“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”,打造出一个革命党的雏形。作为沙皇的政敌,这年12月,列宁被逮捕入狱,14个月的监狱生活后,1897年被流放西比利亚三年。流放期间,他潜心研读马克思的《资本论》写下了《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》等几十万字的书稿,在此期间,与追求真理和进步的克鲁普斯卡娅结婚。
1900年初,列宁流放刑期结束。但沙皇政府不允许他回首都居住。那时,沙皇加强对革命者的镇压,许多社会民主党人相继被捕。列宁欲言不能,欲罢不忍。于1900年7月,离开俄国,开始了长达16年的国外流亡生活。
列宁的流亡地有许多,慕尼黑、伦敦、巴黎、布鲁塞尔、柏林、维也纳、克拉科夫、日内瓦、伯尔尼、苏黎士…… 几乎遍布整个欧洲。
作为一个基层党组织的支部书记,邯郸文化出海的倡导者,心存推进中外经贸交流的愿望,三年疫情过后再次来到瑞士探亲。为探寻列宁在苏黎世的革命足迹,几经打听找到了列宁在苏黎世的居住地。
居住地位于利马特河畔的斯派奇巷(Spiegeigasse)14号一栋四层公寓。公寓的外墙书写着德文:俄国革命首领列宁 1916年2月21日至1917年4月2日住在这里。
房前是一块面积百十平方米左右的花园,竖着高约两米的黑色石碑,上写:列宁在苏黎世。
碑文用德、英两种文字镌刻。借助手机上有道翻译软件拍照,显示内容大意为:1916年2月,弗拉基米尔·伊利奇·乌尔亚诺夫(列宁是化名),在苏黎世获得居留证。他和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在斯派奇巷14号租住此房,每月24法郎房租,他们住的是原房东木匠和铁匠的居室,房间很窄很破旧,列宁和家人一起吃饭,另外房间住着一个德国面包师的妻子,一个奥地利演员。还有一只意大利的猫。
列宁在这里撰写了《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》,有时他还到教堂做革命讲座。
1917年2月俄国沙皇被推翻后,列宁马上就想回到俄国。便乘火车回圣彼得堡。这所房子在1971年到1973年之间换了新房主。
据史料记载,列宁在瑞士和欧洲流亡期间,曾创办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报纸《火星报》。
列宁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,在长达74年的苏联历史上,列宁一直享有崇高威望、令人可亲可敬的国家领导人。
列宁1918年8月遇刺后三次中风于1924年逝世。此后苏联特权阶层滋生腐败,愈演愈烈,虽然卫星上了天,但是红旗落了地,致使1991年苏联解体。
前车之鉴,警钟长鸣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,从严治党,惩治腐败,“必须深化标本兼治、系统治理,一体推进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。”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,我党惩治腐败永远在路上,不会重蹈覆辙。我们的祖国和民族会永远统一,长治久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