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以文交友四十年 情深缘起著华章
2020-12-16 12:32:32
前两天,偶然翻出一个褪了色的剪报本,上面贴有几张我和李成书老兄共同撰写的新闻稿件,有的发表在《邯郸日报》,有的发表在《河北日报》,也有的发表在《邯郸团讯》。
我和成书兄初次相识是在1980年底。那时候我在煤炭部63处团委工作,准备春节前筹办一场集体婚礼。当时邀请了邯郸团市委有关负责人,李成书作为邯郸日报记者到现场采访,集体婚礼的报道发表在了邯郸日报上。之后,又写了青年掘进工曹贵的事迹,发表在省、市党报上,引起了较大反响,曹贵先后被评为邯郸市、河北省和全国煤炭系统劳动模范,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。
1986年12月,63处划归峰峰矿务局管理,企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,由“吃皇粮”开始“找米下锅”,日子变得艰难起来。因工作需要我也离开机关先后到山西、山东、河北项目部任职。路途远了,当时通讯也不方便,我和成书联系逐渐少了。2002年63处重新回归央企,企业效益有了好转。2007年我到山西王家岭碟子沟项目部工作,成书老兄驾车数百公里到项目看我,让我非常惊喜和感动。2009年我调离项目部到宣传部工作,他几次到我们单位对通讯员培训授课,大大提高了通讯员的写作水平。2009年10月我邀请他到山西寿阳项目部采风,随行的宣传干事王莉棉写了一篇散文,记述了这次采访。其中写道:“第一次到项目部采访,收获颇丰。李记者告诉我新闻照片四大要素:用光、取景、构图、人物表情。 我们部长说喝酒难受,李记顺口就来“六十不劝酒,七十不留宿,八十不留饭”。他给一瑞士朋友发短信时,一个英语单词‘准确的’——exact拼成了excit,他非常懊悔。在记者眼里,文字是神圣不可亵渎的,为人为文都要严谨。”
今年11月,我从外地回到邯郸,受成书老兄邀请到市翻译协会帮点小忙。在翻译协会里,我看到了一群不为名利、甘愿义务奉献的人,看到了一群充满正能量、满怀激情热爱生活的人。
我们的友情已经延续了40年,当然,还要继续延续下去。我要和老哥一起在翻译协会,在侨胞之家发挥余热,为邯郸的对外文化交流事业奉献毕生。
梁宝生 2020年12月16日写于邯郸市翻译协会
邯郸市翻译协会-邯郸市翻译工作者协会 冀ICP备20001438号
电话:0310-3033929 手机:13001868780
地址:邯郸市人民路346号新时代商务大厦2402号(电视台斜对过)